欢迎来到国际连接器产业展览会!
深圳介绍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网站(http://wtl.sz.gov.cn/

 

旅游经济


深圳旅游产业在全国旅游业和深圳国民经济中均居重要地位。目前,旅游业固定资产超过28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旅游业成为深圳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之一。1997年以来,深圳旅游业每年总收入相当于全市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据本市的专家的估算,其中“大旅游”口径的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左右。1997年以来,深圳每年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连续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4位,接待过夜海外游客人数连续多年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两位。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5782.29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游客616.45万人次,其中过夜外国人120.24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420.01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09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1/18,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1/14。


深圳假日旅游发展在全国居领先水平。2005年,深圳三个旅游黄金周共计旅游收入79.14亿元,其中春节黄金周收入36.03亿元,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第一位。 年以来,深圳旅游业每年总收入相当于全市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据本市的专家的估算,其中“大旅游”口径的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左右。1997年以来,深圳每年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连续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4位,接待过夜海外游客人数连续多年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两位。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5782.29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游客616.45万人次,其中过夜外国人120.24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420.01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09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1/18,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1/14。


深圳旅游业发展有力促进了香港旅游业的繁荣。深圳与香港已互为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同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极大地推动了深圳投资环境的改善,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就业,促进了城市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外树立和展示了良好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圳简介



   深圳景色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是“移民城市”,它的人口多数是来自外地,它也是个狭长的城市,东西长81.4公里,南北最窄处却只有10.8公里。


深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茏,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人造景观开发得相当成功,对于这座天然美景相对匮乏的城市来讲,众多优秀的主题乐园使它仍然成为一个旅游热点。


“移民城市”的历史渊源:宋朝,蒙古大军挥师南下,南宋小皇帝赵丙与大臣、官兵、由杭州沿海边逃走,经福建、汕头、惠州等地,一直逃到珠江口的伶仃洋边,走投无路时,大臣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而宋朝的遗民百姓就在深圳湾一带流落异乡,从此被称作“客家人”,深圳成为移民小镇。80年代,来自五湖四海的外乡人,冯荡深圳,成为新一代深圳人。


深圳是“社”、“资”地理位置上的缓冲地带,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窗口或试验田。因此,政治、经济、人才、文化各方面都享有许多特别政策。“摸着石头过河”、“特区特办”是这里的座右铭。


政治:深圳的地方立法具有相对独立性,尤其是法规,与内地各市有很大差别。虽然机构设置与国家保持一致,但工作内容与管理方式却大相径庭。外事、公安、人事、财政、工商等各方面,在遵守国家基本法律前提下进行独立操作。这是在长期开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政策。


经济:特区的经济运行方式是纯粹的市场经济。银行的企业化,信托的国际化,证券的规范化都在构造着一个新的金融体系。财政与税收的融洽使公务员的工资及福利非外地能比。工商的调控更加宏观,每天注册大厅都有很多公司注册。罗湖海关每天都有大批持有香港-深圳长期工作签证的商务人员过境。


人才:高科技是深圳的主题,所以政策向高科技倾余,包括落户、分房、加薪及出国培训等。


文化:在深圳的传媒中,香港与深圳的信息始终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从电视节目、光碟发行到报刊书藉等,两岸三地的娱乐及新闻头条,国内和国际的时事内幕都涌到人们面前,再加之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话已用一线,每个家庭都成了信息中心。深圳没有历史,所以在深圳的人只知道把握现在,眺望未来。


旅游深圳,无疑感受到了半个资本主义,不出国门便能切身体会到资本主义的优劣。由此促使人们思考更多深沉问题,设法使中国的路走得更快更好,是深圳一大功劳。

 


深圳市市民中心




2004年5月31日,这座集行政、办公、集会、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21.72亿元,包含政府办公楼、工业展览馆、档案馆、博物馆、2500座大会堂、行政办文大厅、公众礼仪厅、巨型车库等多部分在内的巨型建筑物将正式启用。从此以后,鲜艳的五星红旗将每天在市民中心前的广场上升起。


市民中心建设办公室副总工程师陈海明介绍说:“市民中心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布充分体现了深圳开放、亲民的政府形象,塑造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市政府形象,深圳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将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综合经济


26年来,深圳国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先后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五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深圳经济由以往的打基础全面进入经济增长和经济质量同步提高的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迅速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九五”时期,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十五”时期,深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经受了世界经济低迷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等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考验,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4926.9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四位;人均生产总值60507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首位。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地生产总值达到609.31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7483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2∶52.4∶47.4。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26年来,深圳建成了大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交通、通讯、能源、市政设施工程以及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工业项目。深圳城市建设呈现出崭新的风貌,社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深圳拥有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是地区性的客货运输中心。2005年,全社会货运量达9806.79万吨,客运量12901.07万人。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在深圳交汇。深圳国际机场已开通18条国际航线、90条国内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574.05万人次。深圳现有港口泊位142个,其中56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港口年货物吞吐量15351.36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619.68万标箱,居世界第四位。深圳拥有中国最大的陆路客运口岸——罗湖口岸,中国最大的陆路货运口岸——皇岗口岸,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海港——盐田港,中国第四大空港——深圳国际机场,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


26年来,深圳邮电通讯业飞速发展。至2005年末,全市已有邮政局(所)647个;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57.0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671.00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65.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92.00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212部。


26年来,深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用电量440.21亿千瓦时;自来水日供应能力534.30万吨,供水总量13.95亿吨,自来水普及率99.9%;年末大中小巴营运线路366条,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8708辆,其中大巴6091辆,中小巴2312辆,出租汽车10305辆。


26年来,深圳城市环境日趋优美。至2005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713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0%。城市污水处理率60.5%,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8.1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3.39%。1997年,深圳市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0年深圳市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2001年,深圳获“中国人居环境”奖。2005年,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进出口贸易


26年来,深圳进出口贸易取得长足发展。据海关统计,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828.17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是1979年的3795倍,平均每年增长37.3%。其中出口总额1015.18亿美元,是1979年的4006倍,年均递增37.6%。2005年深圳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比重达42.6%,占全国比重为13.3%,并连续十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从深圳的出口贸易方式看,2005年深圳一般贸易出口169.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7%;“三来一补”贸易出口130.90亿美元,占12.9%;进料加工贸易623.62亿美元,占61.4%。从深圳出口的市场分布看,香港、美国、新欧盟分别居前三位,2005年三者所占比重为44.4%、21.6%和11.7%。从出口的产品构成来看,深圳的出口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74.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4%。